针对中超联赛第29轮山东泰山与上海申花比赛中出现的争议点球判罚,足协内部的评审会议未能达成一致结论,最终决定将这一案例提交至国际足联寻求权威意见。
这场比赛的争议焦点发生在下半场补时阶段,当时山东泰山队进攻球员在禁区内与上海申花队防守队员发生身体接触后倒地,当值主裁判果断判罚点球。这一判罚立即引发申花方面的强烈不满,认为接触程度不足以构成犯规,且存在进攻球员主动寻求接触的嫌疑。
由于此次判罚直接影响比赛结果,事关重大,中国足协依照程序组织了由裁判专家、前国际级裁判员等组成的评审组进行内部评议。据悉,评审会议上专家们各执一词,观点存在明显分歧。一部分专家认为,依据现行规则,防守队员的接触动作虽不明显,但确实影响了进攻队员的射门动作,点球判罚符合规则精神。另一派观点则坚持,此球应遵循“清晰且明显的错误”的改判标准,VAR介入的证据不足以坚决推翻原判,维持点球判罚属量刑过重。
因内部无法形成统一的技术认定,且该判罚案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代表性,足协裁判委员会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本次事件的视频材料、裁判报告以及内部的不同意见整理成册,正式向国际足联裁判部门进行技术咨询,请求国际足联方面就该特定情况下的判罚尺度提供指导性意见。
这一做法在国际足坛并非首例。当成员国足协在遇到难以决断的争议判罚或规则解读出现模糊时,向国际足联寻求官方解释是常见的处理方式。此举旨在通过最权威的渠道明确规则执行标准,力求在未来同类事件的处理上能够有据可依,统一所有裁判员的判罚尺度。
此次事件也反映出,随着足球比赛节奏加快、身体对抗加剧,对于禁区内的犯规与否,尤其是在毫厘之间的身体接触判罚上,即使是在专业裁判界内部也存在不同的解读。通过向国际足联求教,中国足协希望更准确地把握国际最新判罚趋势,减少因理解偏差而引发的争议,从而提升联赛的执法水平和公信力。